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四章 合约(2/3)

作者:
便定下了基调,随后的事情变得格外简单,刘知远令心腹起草了一份和约,令人送到鸿胪寺给杨琏看,杨琏自然不敢马虎,亲自将合约逐字逐句看了,确认刘知远没有在字里行间耍什么阴谋,这才放下心来。与林仁肇、陈铁将合约看了,两人都点头同意,认为这一份合约,大唐是占便宜了,陛下若是得到消息,必定是龙颜大悦,想必这一次出使大汉的几人,回到金陵之后,都能加官进爵,掌握更多权利。杨琏还将合约拿给符金盏看了,毕竟两人的关系已经非比寻常,而且杨琏知道符金盏不是一般的人,她对政局也有一定了解,也是想听她的意见,毕竟这份和约还是草稿,还没有完全定型,可以修改。符金盏倒是对和约的内容十分满意,这份和约除了双方开通商榷,互通有无之外,还签订了军事同盟,一北一南,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大唐的势力范围极广,从西边的秦岭开始划线,沿着长江到江陵,再到南唐的北方国土,所有南方的区域都是大唐的势力范围,包括吴越、南汉、楚、闽地乃至于南平、蜀国等地。大唐若是对这些国家动兵,大汉不得出兵干涉,如果有必要大汉需要配合大唐的行动。当然了,这么多的国家,大唐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若是发动统一南方的战斗,面临怎样的困难,大汉就管不着了。而大汉的势力范围相对简单,除了目前大汉管辖的国土之外,西北陇西乃至于西域,幽云十六州都是大汉的势力范围,当然大汉能不能收回这些地方,就是另一回事了。符金盏将盟约看了,认为可行,不过她也提出自己的关键,似乎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尚未有从南方统一北方的事例,究其原因,北方民风彪悍,战斗力很是强悍,而南方一向相对柔弱,战斗力要差一些。符金盏的疑惑杨琏自然清楚,五代之前,除了刘裕曾经打到关中和中原一带,似乎没有人取得比他更好的成就。不过对此,杨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地理位置决定了杨琏的策略只能如此,杨琏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说提升军队战斗力,改善武器,甚至在适当的时候,与契丹人结盟,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杨琏最终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赶走东北的契丹人,赶走西北的党项人,就很成功了。和约一旦拟定,接下来的事情便容易了许多,刘知远在合约上盖上了玉玺大印,并签上了他的名字。杨琏也取出了李璟给他的大印,同样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这事情就算基本成了。至于刘知远什么时候宣布,杨琏可管不着。和约签了,杨琏便让众人收拾行李,准备返回金陵。这段时间里,杨琏先去找了曾忆龄,让她多多准备,一段时间没有待在金陵,恐怕又有了新的情况,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打探清楚,尤其是针对李弘冀、韩熙载一党,他们的一举一动更要掌握。曾忆龄倒是对杨琏有些不满,杨琏来开封谈判,回去的时候居然带了一个娇滴滴的美人,怎能不让她生气?而且更可恶的是,他居然让自己做这做那,难道他忘记了彼此只是盟友的身份,而非上下属的关系?杨琏对曾忆龄的不满只是微微一笑,他也没有想到,来开封一趟,居然会发生这么多事情,想想那老和尚对符金盏的一番评价,杨琏的内心不痒痒才怪,当然,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杨琏对符金盏也有了好感,不然他绝对不会答应。曾忆龄的事情不提,杨琏抽时间再度去找了刘承祐,告诉他事情已经办好,自己即将返回金陵,刘承祐心中不舍,但也毫无办法。杨琏对刘承祐是千叮嘱万嘱咐,告诉他,如今作为储君,自然不能凭喜好办事,凡事要考虑后果,而在大汉朝廷,能让刘承祐信赖的人不多,苏逢吉虽然算重臣,但为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又与郭威关系不佳。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互相钳制,寻找平衡点,等到大权在握,再慢慢梳理。至于史弘肇,此人也算忠臣,不过性格暴躁,又爱与武人结党,前些日子,为了立储一事,与苏逢吉关系有了缓和,虽然杨琏不明白史弘肇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还是告诫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