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百零八章 赵普(2/3)

作者:
官员,赵普告别了妻子,赶到郓州,希望能得到赏识。杨琏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出身份,酒菜上来,杨琏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聊着,从战略聊到政务,从政务聊到军事,杨琏发现赵普懂得很多,这让杨琏对他刮目相看。赵普没有说错,杨琏也不希望招募到一群书呆子,而是需要在政务、谋略乃至于农、商等方面都有所见解的士子,在各方面发挥他的才能。农业的发达,士兵、百姓有饭可吃,而经商却能让百姓富裕,作为后世的人,杨琏自然不会特别抑止商业,反而会积极鼓励。两人这一聊,足足两个多时辰,酒上了好几壶,脸都喝红了。直到天色黑了,两人这才散去。杨琏回到节度使府上,找来了卢多逊,特别叮嘱他注意赵普。接下来又继续忙碌去了。十余日后,赵普看着告示有些发呆。果然不出他的意料,这一次考试,多半是考政务,而且居然还问到了天下大事,这正和他的心意,赵普洋洋洒洒,把心中谋略都说了出来。他知道,山东虽说名义上属于大汉,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唐的国土,就大唐而言,统一天下有两个障碍,一个是初生的大周政权。大周虽然刚刚建立,可是兵强马壮,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唯一的弱点便是经济略差,粮食不足,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战斗,大唐想要统一天下,就要先剿灭大周。而要消灭大周,却不是一夕可定,而且南方的吴越人也不会看着大唐夺取中原,大唐夺取中原若成,统一天下的势头就不可抵挡,所以吴越人必定会极力阻挠大唐北上。大唐的地理环境特殊,南北皆有强敌,所以大唐需要远交近攻,比如与定难军、河东刘崇、乃至于蜀国等国家或地区结盟,牵制大周,并想办法灭掉吴越,无后顾之忧后,便可全力争衡,一旦契丹人或是刘崇南下,大唐便可趁机出兵,夺取中原,占据河北。这是一个总体的计划,在平定了中原之后,大唐势力进一步扩大,余下如南平、楚地、南汉等国家,必然不战而降,或者说遇见的阻力就不大了。等到统一了南方,便可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夺回原本属于华夏的土地。赵普认为先南后北的政策是对的,他也有信心相信顺天节度使能采纳他的意见。可是,他在告示上看了足足三次,都没有看见他的名字。告示上有姓名的士子兴高采烈,虽说可能只是一个小吏,但对于一些生活潦倒的士子来说,就有了稳定收入,能够继续活下去,若是干的好了,成为正式的官员也不是梦想。赵普看了一眼身边高兴的士子们,不由摇摇头,他觉得顺天节度使不采纳他的意见,足见这个节度使没有远见,大唐天子让这样的人镇守山东,固然能有一时的兴盛,也不能长久,更不能收复中原。赵普叹息了一声,摇摇头,慢慢在街上走着,落榜令他心生倦意,既然在大唐没有机会,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大周皇帝那边碰碰运气。赵普沮丧地回到了聚贤馆。赵普抬头,仔细打量了一番,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什么聚贤馆,到头来,还不是做做模样?可是契丹人的南下打破了他的计划,他怎能不愤怒呢?郭威一路追杀,斩首数百,契丹人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后撤,仓皇逃回契丹,这时,已经是盛夏的事情了。杨琏抵达任城,与林仁肇商议了一番,林仁肇也同意杨琏的做法,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杨琏留下陈铁守卫任城,他赶往郓州。为了在登州造盐,杨琏又不得不把林仁肇派往登州,而且登州有极为优良的港口,可以兴建水师。随着陈铁、林仁肇的离开,摆在杨琏面前的,是心腹太少,可用之人捉襟见肘,虽说章氏有二十多人赶来投奔,但人数远远不够,而且杨琏还不清楚这些人的才能,不敢轻易委任。卢多逊倒是有一个建议,隋朝时期,就有科举,大唐也曾几度科考,有不少人落榜,卢多逊建议,招揽落榜的士子,总会有人愿意来的。杨琏觉得这个意见不错,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通过考核,均可录用,录用之人,除了给予俸禄,还能额外分到田地。这年头,土地最为金贵,想必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