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七章 出征(1/3)

作者:
崇祯七年七月初,李啸军准备完毕,千户把总李啸,亲自统军北上前往山东与北直隶交界的处的武定州,到那里去与姚文昌部汇合,再同往京师。五十名飞鹞子轻骑前行探路,后面的军兵依序分别是,三队盾兵,五队枪兵,鲁密铳手,铁匠、医师、随后便是由20辆四轮马车组成的长长后勤队,接下来则是横行队,最后是玄虎重骑簇拥着李啸,押尾而行。李啸经反复考虑,没有带上火炮部队。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火炮长距离装运困难,行程太慢,历史记载,清军为了攻克潼关,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等待后方运来红夷大炮。现在征程紧急,没这么多时间让李啸在路上拖拉。第二个原因便是,这些火炮乃是昂贵军物,属于李啸压箱底的家当,要是到了北直隶或宣府后,哪个将官起了贪心,倚仗权势要强行扣押留用,那可就纯为他人作嫁衣了。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这只全部人数加起来才只有1200余人的出征军旅,士气却是十分高昂。队伍整齐,旗帜翻飞,让人热血沸腾的军歌昂扬响起:“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军歌唱完后,军兵们又在监抚司的各名监抚带领下,齐声高喊口号:“吃李大人的饭,穿李大人的衣,跟定李大人立功名!”“吃李大人的饭,穿李大人的衣,跟定李大人立功名!。。。。。。”“杀鞑杀贼保家国,扬名显贵荣子孙!”“杀鞑杀贼保家国,扬名显贵荣子孙!。。。。。。”“杀鞑子,上天庭!”“杀鞑子,上天庭!。。。。。。”“杀鞑杀贼纵身死,来生定投富贵家!”“杀鞑杀贼纵身死,来生定投富贵家!。。。。。。”。。。。。。这些李啸让监抚司管毅根据现有情况编写的口号,简单好记,琅琅上口,很是受军兵们的欢迎。在这只大部分军兵都是纯文肓的队伍中,李啸设计的这些杂糅了民族大义与封建迷信在内的口号,用形同后世传销洗脑般的手段,由监抚们天天高强度,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反复宣讲洗脑,故这些口号皆已深入广大兵将之心,基本每个文肓士兵都能倒背如流。李啸并不想把自已塑造成张角或洪秀全这般的宗教教主,虽然创立宗教对于这样文化程度不高的军队来说,前期可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到了后期,其反噬力及对社会发展及新生思想的束缚程度,也会极为严重,更可能会催生一个庞大腐朽的祭司阶层,这都是李啸所不愿看到的。从古至今,用宗教般洗脑手段来对手下官兵进行思想塑造,可以极大地增进军兵的忠诚度和作战无畏程度。因为这些洗脑手段,可有效性地缓解人类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以及对不可知未来的迷茫。李啸要做的,是借鉴其宗教的洗脑手段,使其成为手下官兵思想塑造的重要部分。这其中这个度,李啸还要仔细拿捏好。一路上,军纪整肃、秋毫无犯的李啸军,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李啸军出兵抗击鞑子进犯的消息,不知怎的,竟在这些天内,迅速地传遍了兖州的沿途县镇。这些纯朴善良的百姓们,闻听消息后,纷纷带着食物,来到官道旁,拿出自已都舍不得吃的米酒、鸡蛋、熟肉等物品,硬往李啸军的军兵们的怀里塞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军兵竟然纷纷拒绝接受,而且言语客气,说什么李啸军内有严格的军律规定,不得擅拿百姓钱物,违者立惩。军兵们客气礼貌的回应,让送行的百姓们十分感慨。这年头,大明官军不杀良冒功,不坑害百姓,已是难得的好军旅了,李啸军竟然连百姓送上门的财物都不肯收,这样的大明官军,简直堪比古代冻死不穿民衣,饿死不入民宅的岳家军啊。见得前头的枪盾兵这般处事,挑入横行队的原流寇新附军军士们,更觉羞愧不已。各人皆在心中暗暗发誓,今后定要奋战疆场,一洗前恶,方能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对得起李大人的再造之恩。甲总总长田威与副总长段时棨等人,亦在心下感叹,这大明官军,能这般受欢迎,整个大明朝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