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 凌钊张飞(1/4)

作者:一页书小钗
韩池学过兵法,武艺也颇为精湛,善使钩镶,据韩昙说,在周边几个乡里颇有名望,好事青年称其为“韩家之磐石”,大约是夸赞他一旦使出钩镶的精妙招数,便稳如磐石一般。

韩昙不善于武事,却写得一手好飞白,飞白书乃是现在正在江南寓居避难蔡邕蔡伯喈所创,字如枯笔所写,笔画之中留有丝丝空白,显得尤其灵动。这种书法七八年前刚一草创出来,顿时风靡天下,不过写得好的不多,韩昙就下过许多苦功,得了蔡邕五分精髓。

荀续将他们两人辟为从事,韩池为城门吏,韩昙为书佐,都带在身边,当个体己人。

至于最后的凌家,家主凌蕤是个好好先生,私底下被人称为“六折先生”,什么事情都只做六成,面上的功夫却十分圆满。荀续与他打过一次交道,求了他的签名,有与他说了钱粮之事,凌蕤连连应诺,荀续知道他小门小户惯了,也不故意提具体的数字,两个人嘻嘻哈哈喝了一顿酒,荀续便功成身退。

出了门,韩池忽然道:“荀君,凌家家主是个无所作为的,不过凌家的晚辈中有一个颇有手段的小子,是个游侠,长年结交郡县中的轻侠,仗义疏财,颇有名望。”

“哦?凌家还有如此的麒麟儿?阿兄不妨说说。”荀续对于人才永远都极有兴趣。

三国乱世,留下姓名的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人杰,纵然是那些失败者,在当时的年月何尝不曾叱咤风云?还有许多同样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但是若给与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呢?

荀续坚信,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可以做到野无遗贤,而这些人才往往能够成为撑起一个庞大势力的最重要的根基,跟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们往往注重名望很高的五经博士或者游侠义士,荀续注重的则是全方位的人才,他的麾下有商人、工匠、老农、蚕妇、裁缝还有医师,这些人都被他恭恭敬敬地奉养在庄园内,在未来,他们将是他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基础。

游侠,也同样有许多人才,荀续一样不敢轻易放过。

“此人名叫凌钊,字公角,三岁习武,十年有小成,十五年有大成,于是搜罗市井之中的闲汉,将他们编组起来,在集市之日专门收取各家摊贩的平安钱。”

荀续瞪大了眼睛,怪叫道:“保护费?”

“什么保护费?”韩池想了想,道:“好像说是保护费也没错。他们收了平安钱便保卫这些小摊小贩们平安,但凡是有轻侠、衙吏或是豪族纨绔有欺压之事发生,他们必然出来主持公道。因而在乡市之中颇有名声。他平常并不住在凌家大宅中,而是在南市寻了一处临街小院,寻常时节便打熬气力,开了市便带着三五人四处游荡。”

荀续摩挲了一下刚刚长出一层绒毛的下巴,哈哈一笑道:“有点意思,是个人才。”

简直就是架构地方社团的奇才啊,生在香港就是一个铜锣湾话事人。

荀续问韩池:“这位凌公角手段如何?你与他交过手么?”

韩池摇摇头道:“不曾与他动手,不过我见过他出手,大约我也未必会输他。”

武人永远有武人的骄傲。

“他使什么兵刃?跟谁动过手?”荀续好奇起来。

韩池略微有些尴尬地看了荀续一眼,道:“跟荀君的族兄荀玘等人动过手。他使的是钉钉狼牙棒。”

荀续“嚯”了一声,忍不住笑道:“狼牙棒?这么够劲的玩意儿,荀玘那个绣花枕头有的受了。”

韩池想到当时的荀玘险些尿裤子的模样也忍不住笑了。

荀续抬头看了看天色,叹了口气道:“现在正是开市的时候,想必他就在南市。只可惜我这边还有些琐事未处理完,这位市井大侠,恐怕得几天之后再见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