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71 跑圈(1/2)

作者:郭三宝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没多少人打那儿的主意不像您汉中,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富庶,但也总被人盯着。”“倒也有理。不知先生有何具体打算?”“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我一个生意人,无非做些富之的事,然后找人教之。”“如何富之?又如何教之?”“富之,无非力农兴商;教之,这几日正在您这大牢里想,想来想去,无非善恶二字,能让人识字、知善恶,足矣!”“何不教以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说起来过于复杂,如一仁字,在我为仁,在他或为不仁。而善恶虽亦如此,但更近人之常情,故教此二常恐胜于五常,教起来也容易些。况且只要人人向善弃恶,何愁仁、义、礼、智、信不存,温、良、恭、俭、让不兴?”阎缵看了看吴晟:“吴兄,这话你怎么看?”这时已知道了中年男子名叫吴晟,一个武将叫“无胜”,还能打赢仗吗?吴晟开口道:“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阎缵又转向我:“我汉中之地该如何富之,郭先生可有高见?”“我就是个生意人,怎能在太守面前班门弄斧?”“我与吴兄皆耿直之人,郭先生但说无妨。”“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汉中既有粮道,又有战道,但是路况不敢恭维,所以我认为修路是件不可不做、兴商利农的大事,尤其是西通武都、南通巴西的这几百里路,应尽早修缮。”“此事我也想过,但是……这徭役之力毕竟有限,更要侧重水利堰渠,修路之事有心无力啊。”“徭役是免费的,当然没多少人愿意干了。如果肯花钱,我看着汉中多征个一两万人出来不成问题吧。两万人分段修千里之路,一两个月工期还完不成吗?”“说起来容易,但就算材料能就地自取,可一人一月500钱,两万人一月就是一千万钱,两个月就是两千万钱,这钱从哪里来呢?”“没有钱,难道不能借吗?”“借?谁肯借?”“我肯借啊!”“但又如何还呢?”未借先想还,这阎缵挺靠谱。“还也简单啊。既然路是官府花钱修的,往来的车马是否应该交点过路费?一两车马收100钱不算多吧?一天100辆车马不算多计,一天下来就是一万钱。两千万钱两千天也就是五年半就能收回来了,以后收的钱除了修补道路,每年一定还有结余,就可以修更多的路。如果统筹妥当,其实不用等五年半,第二年起就可以修新路了。”阎缵和吴晟都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此前真没想到还有这种借鸡生蛋、细水长流的投资方法,吴荷也听得眼睛发亮。“我会借您三千万,借期十年,年息十分,前五年只还本,后五年连本带息还。不知太守愿意借否?”这阎缵估计也很难往上爬了,常居汉中太守之位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也不怕钱借多点、期限长点,好让他有余力做其他事。其实晋时流行的都是高利贷,像我这种低息长期贷款,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愿借!愿借!”阎缵都有点激动了,看来真是被钱憋了太久,“郭兄,本官敬你一杯!”这称呼都明显亲近了。后来就有小道消息传出,说汉中太守与兴隆镖局的镖头在牢中称兄道弟、把酒言欢,而那个郭镖头也不做护镖生意,让一群镖师天天在城外乱跑,甚是不务正业。至于自己无意中成了南郑小小的名人我倒没什么在意,第二天带人把包括褒中赔偿金在内的四千多万钱送到了太守府。又一番口舌之后,说服阎缵把吴晟夫妇先行放了出来。由于众镖师跑圈之余,不遗余力地用双倍工资拉人,加入跑圈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就安排了一些人陪同吴晟夫妇同住在我在西门旁买下的宅院里。本想再花个五百万钱给吴荷赎身的,不过小姑娘却不同意。理由是青楼里消息灵通,她愿意在其中为我做个汉中之地的耳目,以报我解救她父母之恩。其实这也是我上青楼的根本目的,既然她诚意要帮我,青楼也没大危险,我就同意了。即使后来吴晟的无罪诏书下来之后,她也改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