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回 遭遇拍杆吴师败北(1/3)

作者:巨米
徐盛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撤退计划,是理智而正确的,然而,实施起来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其一,所处的这片水域江面狭窄,不便数量如此之多的大型舰只迂回游走,想要及时抽身,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其二,黄权所率船队已经完成了对他们的穿插分割;

其三,杜路、刘宁的数十条走柯,以及陈式败退后的船队仍保存了相当的战斗力,三路船队早已包抄至吴军后方,不时来回骚扰。

朱然和徐盛的船队被黄权死死缠住,又被各路小船滋扰,不胜其烦。

黄权见吴军有撤退迹象,果断下令本队十余艘战船抓住战机,迅速靠近敌舰,使用拍杆。

一瞬间,吴军后队也炸开了花,黄权的船队虽然位置不佳,难以取得后方船队的战果,但也使吴军损失不小。

随着拍杆的每次重击,吴军船舰在一声声如雷鸣般的巨响中灰飞烟灭,被重击至沉的船舰极多。士兵们被震落入水者不计其数,只见江面上人头攒动,鬼哭狼嚎,哀鸿遍野。

此时的丁奉、宋谦也开始撤退,芈桓率队在后面紧追不舍。

顺江而下总是容易许多的,不多时,丁奉、宋谦的船队已经赶上了被黄权缠斗行动迟缓的徐盛队。

换乱中的吴军舰只挤做了一团。顿时,吴蜀两方总计百余大小战船拥挤在狭窄的江面之上,几欲使江水断流,那场面震撼心灵,蔚为壮观。

这是吴军的灾难,越是混乱拥挤,蜀军拍杆的有效杀伤面积就越大,因为它们无论从那个方向都能够得到敌舰,只要防止误伤本方船只即可。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吴水军被拍杆轰击得苦不堪言,一时之间难以想到应对之策,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远离敌舰,驶出拍杆的有效轰击范围。

收到撤退信号的朱然,震惊不小,正收缩阵型,全速撤退。然而陈式、杜路、刘宁三将早已利用速度优势,实现两翼包抄,如幽灵一般阴魂不散的缠绕着他们。

朱然急令本队船舰向对方猛烈撞击,吴军凭借船高舰大,横行无忌,然而蜀军围堵的小船总是巧妙的躲开,不与其正面冲撞,只是一味缠斗,拖延时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就这样全军覆灭吗?徐盛在苦思应敌之策。突然,他在不远处望见了黄权,敌军旗舰的位置被他牢牢锁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此便好。

徐盛主意已定,急令所在船舰不顾一切的向黄权所在旗舰猛冲过去,他选择的方位也恰当好处——船头右侧斜45度,他于战斗中发现了拍杆不能转向的漏洞,此处正好是拍杆攻击的死角。

徐盛不愧为东吴名将,更可怕的是,吴军其他将领的素质也不低。

丁奉看到徐盛的举动之后,即刻领会其意图。马上效仿着他的动作,令自己所在舰只朝黄权战舰船头左侧斜45度撞去。

吴军船大舰坚,若是在水面上直接对抗撞击,蜀军船只自然落下下风,应该说徐盛的战略思想是极为正确的。猛烈撞击敌方旗舰,然后接舷,令死士跳上敌船,先擒敌将首,令其屈服。

蜀军战船本来就少,为了扩大拍杆的有效杀伤面积,尽皆分散了。不曾堤防,敌军两条巨舰朝本方旗舰奔袭而去。

蜀军附近数条战舰急速向旗舰靠拢,黄权见敌方两条巨舰拼命的架势,也被吓了一跳,慌令本舰后退,然而急切之间,转不了舵,无奈只得令浆手反向划船。

徐盛、丁奉二人紧追不舍,情势万分危机。

离丁奉较近的芈桓,见此光景,心急如焚,己方主将若是被俘,那所有的战果就功亏一篑了。

芈桓急令本舰迅速靠近旗舰,自己则站在船头,随时准备跃上敌船,展开近身肉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