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 青梅系竹马(4/4)

作者:银河索龙
显出对世俗权位、名教礼法的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追求,即向往山林之中的消逸自在与闲适,盼望在竹林的清淡中获得高雅的人生。在朱修之身上所体现的圣贤气象,则是“魏阙”与“江湖”之间充满心灵的挣扎与精神的分裂。倡导的是一种新的理想人格。因此,朱修之在讲学中,那种为人师表的负责精神,受到世人的拥戴和赞许。许多功臣子孙,朝臣儿郎,都被送到他的门下,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文谏死,武战死,居为忠臣良将恪守的崇高信条。毫无疑问,古板、矜严、倔犟的朱修之,是这一信条的忠诚维护者。

朱修之当年为南宋主簿,累迁司徒、从事中郎。后伐北魏,戌守滑台城(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被北魏军围困,粮尽受囚。北魏太武帝嘉其固守之节,任其为云中镇将,并以宗室之女与其成婚,但他不为北魏劝说所动,寻机南归。回宋后任黄门侍郎。武帝时累迁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时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朝廷命朱修之随同举兵,率军平乱,因坠车折足,辞官回乡。

朱修之回乡后,登上官府学堂讲坛,为朝廷培养起治国安邦之良才来。

朱修之教授弟子,不仅能倾其所学,而且不拘于章句,依沧桑事件变换之规律启发弟子,强调每个学生均要通过修齐治平的道路做圣贤,以圣贤的人格理想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朱修之进到学堂,见诸生都已到齐,非常满意。他总爱向学生们提问一些问题,考考他们最近的学业情况,便向得意门生范晔问道:“蔚宗,你说说,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何也?”

范晔回道:“答先生,管子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朱修之见答得非常贴切,高兴地点了点头,又问道:“蔚宗再讲讲,做君上的,当何以百姓之心为心?”

范晔道:“西汉刘向曰:‘善为国者,爱民如同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也。闻之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其悲。’”

“回答正确。”朱修之来了兴致,又问道:“为什么说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乎自贤?”

一连串的提问,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满。

这个说:“先生也太偏心眼儿了吧?”

那个道:“为啥不考考我呢?”

朱修之微微笑道:“问得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都有上进的愿望,学问不在先生提问,在潜移默化,今儿为师专门出一道文章,题名是‘圣贤气相’。要考你们对当下社会名士的认识,做题时要浅出深入,即要文笔流畅,又要贴近实际。明日上午交题,前五名者,为师领着去城北玉山(独山)郊外观光,以示奖励。”

朱修之说罢,将戒尺一敲,宣布道:“现在放学!”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