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呈文的后面是户部侍郎武士彟的专场。>
他说的是海盐之事,经过户部官员的商议,向突厥等部族销售食盐的价格已经定了下来。>
武士彟举了不少例子,把盐价定的很高,显露出一副要从中赚取暴利的商人嘴脸,在奏章中论证了他定下的盐价的可靠性,并给自己留出余地,打算看情况再行更改。>
李破不管那么多,他只看到户部定下的出口盐价高出内销盐价两倍,这是普通的粗制食盐,细盐则是十倍之利,显然那是针对突厥贵族们的专供奢侈品范畴。>
草原部族缺盐吗?太缺了,很多草原部落都没有可靠的食盐来源,不然中原也不会对食盐进行管制。>
食盐是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以往中原自产自销,也很紧张,就更别说生产方式落后的草原部族了。>
开放食盐买卖,对大唐来说有利有弊。>
有益的地方很多,不用一一叙述,弊端就是草原部族一旦得到可靠的食盐供应,他们的身体会日益强壮,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战场上会更具有优势。>
…………>
当然了,此时朝中已然有了决议,不用在这个上面浪费工夫,李破让人交给散骑常侍薛衡,口述让他写出批复也就完了。>
不停的批阅奏章,这是皇帝的日常,时间不知不觉的便来到了午后,李破一天三顿饭,这是到了饭点了。>
李破伸了个懒腰,觉着精神好了许多,鼻涕也不怎么流了,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现在身体还成,不枉他坚持锻炼了这么多年。>
脚步声响,孙伏伽赶着饭点进了偏殿,给皇帝施礼,打量了一下皇帝,露出些责怪的神色,李破慢慢的放下了伸直的双臂。>
心说这狗东西,我也就是放松了一些,你弄什么怪样子?>
李破瞪了对方一眼,顺势起身,他要去用午饭了,今日政务不多,下午他不打算再来太极殿,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下,也能让感冒好的快些。>
…………>
“卿跟着朕做什么?”>
出了太极殿,李破看着跟在身后的孙伏伽,明知故问道。>
孙伏伽已经习惯了皇帝的小心眼,面无表情的道:“臣去大理寺寻戴少卿说话,一个上午只饮了三杯茶汤,为国事操劳至此,陛下不会连一顿餐食也不赐下吧?”>
这厮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李破心想,嘴上却笑道:“戴玄胤恁也吝啬,竟然苛待朕的谏议大夫?”>
孙伏伽不想跟皇帝逗闷子,说笑一句之后便不搭茬,只是说道:“戴少卿让臣转奏陛下,应该可以结案了。”>
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疏,呈给皇帝,“这是礼部侍郎杜执礼的供状,未及报于台省,还请陛下御览。”>
李破拿了过来边走边看,他知道孙伏伽的意思,这是原始记录,如果他觉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理寺会酌情进行修改,然后再报于台省。>
也就是杜淹有这个待遇,其他人是不会经过这个流程的。>
李破也没细看,顺手递给身边的宦官,问孙伏伽道:“都是些贪贿之事,问没问杜淹,他要那么多财货何用?”>
孙伏伽:“此事杜淹有所自辩,说是眼见大唐开拓商路,他想把积蓄一些,日后辞官,好拿出来买船,让人出海做些营生……”>
说完自己也有些不适,讪讪的笑了笑。>
李破嗤笑一声,心里先就道了一声胡说八道,到了嘴里则成了,“他倒有些眼光,可他又非商人,这么说他自己信吗?”>
说罢又从宦官手中拿来杜淹的供述,仔细的翻看了起来。>
没到两仪殿呢,他便看完了,皱起眉头道:“避重就轻,结个什么案?继续审下去,你再去大理寺一趟,见一见杜淹。>
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雄 最新章节第1853章姿态,网址:https://www.at77.net/32/32344/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