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公子扶苏、大将蒙恬的请求,朝廷又给边塞补充了一批人员、物资。
边防,是最耗费钱财的大事。国家倾尽民力,将财货围绕国境线堆积起来,作为屏障。一遇战火,这些民脂民膏就会化为灰烬,不过烧出个窟窿,留下个黑圈而已。
防不胜防,不得不防。
连接内地和边塞的道路,就像从心脏到肢体的血管。边防防不住,血就流走了。历朝历代,边疆不靖,则血流不止,国家必定贫弱,以致衰亡。
秦帝国的大动脉是直道。从云阳到九原郡,千八百里。
十万人沿着直道北行,四万刑徒、六万士兵、一百商人。这群人身份不同,目的相同:到北边去,赶在皇帝寿诞前完成献礼工程。
在英雄的光芒下耕田、做工、捕猎,在伟大的时代中读书、成家、创业,秦人热情地歌颂他们的皇帝:万民仰望的天子啊,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与作品的激越豪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戍卒们愁苦的面容、沉重的步伐、低迷的士气。除了那些未经人事的少年、满怀建功立业梦想的狂热分子、能从战争和国防工程中发财的投机者,没有谁愿意离开温暖的家园,到凶险的北方去。
增援部队分为百队,每队设军尉一名、军士三十人,看管新征召的士兵、刑徒和商人。
第一队队,骑尉李必,这个人在秦军中并不知名,也未听说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多年后,他带领一支新的骑兵,为秦军的敌人服务。
此时的李必,根本料想不到今后的历史变局。他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谨严肃。
李必传达了来自咸阳的承诺:工程完成后,刑徒脱罪,恢复身份;士兵晋爵三级,增加钱粮;商人给钱十万,自寻去处。
刑徒愁眉苦脸,士兵怨声载道,商人心中暗喜。
李必补充道:在监狱进修的朋友,活干完就可以回家了,当过贵族的还是贵族,是平民的还是平民;在部队当兵的朋友,爵位猛升三级,光宗耀祖啊;最差就是商人,拿几个钱,依然改变不了贱民的身份,可怜,可怜。”
话音未落,众人齐声叫道:要身份爵位有何用处?不如得钱干脆呵。”
李必劝慰道:这是朝廷的旨意,北军大将也须顺从,岂是我一介军吏可以为诸位谋划的。大家都是拿饷吃饭,养家糊口,互相体谅,互相体谅。”
晚上,北进大军扎营休整,集中开展时政习。
上课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待遇:士兵踞坐,刑徒背手而立,商人跪地听讲。
秦策,以吏为师。活到老,到老,一刻光阴也不能虚度。秦军中配属着吏道精熟的人,像今日美军中的牧师,化道润物,抚慰众心。
今天的习内容是“民族政策”。吏员告诉大家,帝国共有五个民族:最高贵的是贵族,属于国家统治阶层。其次是军族、农族,世称平民,为国家的柱石和基础。不过,现在大部分士兵与农民都是贵族了。再次是隶族,为贵族阶级服务,在公家是公产,在贵族家是私产。最末是“蠹”族,蠹者,蛀虫也,大秦帝国的“黑五类”。著书立说的人、纵横家、游侠刺客、逃避兵役的人、工商业者,这些人属于贱民,没有身份,国家使用他们时,用金钱给予补偿,这些虫子终生不得做官,更不可能封爵。
士兵牙齿咬得咯咯响,拿刀剑敲击着铠甲;商人低头窃笑。
刑徒声叹息,问道:戴罪的人不入族类吗?”
吏员道:各位暂时属于管制对象,族谱无载。但是,无须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其一,全国至少一半的人是刑徒;其二,我们的社会阶层是流动的,贵族没有军功,种不出粮食,就会变成平民;平民替国家打仗,斩获敌人军官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农民完成赋税后,多向国库缴纳粮食,也可以成为贵族;隶族或隶族的亲属立下功劳,也能变成平民;刑徒呢,只要完成了国家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壮士长歌入汉关 最新章节二、历史上第一个倡导奋斗改变命运的时代,网址:https://www.at77.net/334/334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