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
“都来推炮,这时候了,就别指望这些民夫了,赶紧拿下北城,咱们个个都发大财啊!”
天马君伯杨开凤大声招呼着,让麾下的藩兵赶紧去把大炮推上前来,他的肥东口音在山坡上极为响亮,贯穿性简直比隆隆炮声还强。
杨开凤是陈光耀麾下大将杨开甲的堂弟,这些朱洪武的淮上乡党,到了大虞朝,仍然是朝廷汉族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禁军十二卫,京营十六军中,淮上籍贯的骑兵和包头-大同-张家口-承德这一带的幽云骑兵,占了汉人骑兵的六成还多。
而比起北地幽云骑兵多少带些内敛,互相文化习俗有所差异,淮上骑兵臭味相投,宛若一体,他们的声量,是最大的。
自从赵宋把富庶的淮上搞成了黄泛区,淮上人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为了自保,也为了糊口,他们与南边的赣南粤北的客家人一样,天赋点开始不断朝武力值上倾斜。
唯一的区别是客家人点的是步兵天赋,而且他们南边还有同样能打的广府人各系和闽南系,哪怕点了武力值天赋,也只是挣扎求存。
但淮上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但点了骑兵天赋来去如风,还打遍周围无敌手。
出则为盗入则为民,白天种地夜间抢劫,他们不但抢外人,淮上人自己也抢,完完全全就是丛林法则。
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让淮上人的语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讲话的时候声音洪亮,爆破力极强,还要搭配横眉怒目做出凶狠的样子。
因为不这样,你连表面的凶狠都做不出来,直接就会被人判定为软弱。
而一个此时的淮上人给了周围人一个软弱的印象,那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好在大虞打回来之后,在满清时间是老大难,官见愁的淮上人,立刻就成了最好的兵源。
从东北到安西,不管是平乱还是打罗斯人和中亚各种乌古斯、葛罗禄人,哪都少不了淮上人的踪迹。
以至于大虞建国时,淮上地区有一千四百多万,二十三年后,全国人口翻了快一番,但此时淮上的户籍人口,竟然还是只有一千四五百万。
在杨开甲的肥东爆破口音加持下,几十个淮上汉子使出了吃奶的劲,把几千斤的火炮推的飞起。
杨开凤的天马君伯领地,就在吐火罗盆地,后世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这可是好地方,不但物产丰富,易守难攻,还有一个大虞朝所有人都喜欢,并梦想得到的特产,那就是人。
确切的说,是女人。
天马城(杜尚别)周围居住着大量托吉克人,也就是平原塔吉克人,这些家伙的祖源有很大一部分是曾经居住在河西的大月氏人。
大月氏人是印欧人的一支,他们也被归于最早向东迁徙的印欧人-吐火罗人的行列。
此时的平原塔吉克人还没在苏联脑残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在一定规模上和塞种人混血,因此后世那种长得跟巴郎子差不多的平原塔吉克人还不多。
他们的相貌,很多还是非常典型,非常正宗的印欧人形象,也叫最正宗的雅利安人长相。
欧洲的英格兰、法兰西、日耳曼、凯尔特人跟他们比起来都要算是长歪了的。
这真是要了命了!
因为这种相貌,极为契合汉人的审美。
试问谁不想要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樱桃红唇又樱桃小口,身材还颀长的西域美人呢。
自汉到唐,汉人都非常为痴迷这种长在他们心巴上的相貌,以至于在大唐时期,塞种粟特长相的女子叫胡姬,地位跟大久保公园的神侍少女没什么区别。
唯有吐火罗人,或者叫大月氏人长相的女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菩萨蛮。
杨开凤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还很识货,他一拿下天马城,就知道自己发大财了。
两年前,他送了一批五十个能使用蹩脚汉话跟汉人交流的菩萨蛮去神州赤县试试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风烈烈起南洋 最新章节第793章 淮上牌菩萨蛮,网址:https://www.at77.net/409/40951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