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看得心满意足,他还去参加了两场开京城内的朝会,看到高丽君臣都对如今的崔承允无从着手,原本只有党争而无分裂迹象的高丽现在因为金倭入侵而人心浮动时,这个一向不厚道喜欢看人倒霉的刺头摸着下巴笑起来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开心。
但看戏归看戏,该打的仗也还是要打的,确认了北边辽金还在打生打死,甚至金国还派了人来与高丽商谈归还西京的价钱,短时间内开京不会再有威胁,并且忠清道剩余倭军都被清扫干净后,黎盛在开京的校场点兵,正式南下。
不知道是不是从崔承允那儿得了灵感,亦或者说哪怕以黎盛看来全州也有点难打,所以黎盛并没有选择直接将兵力堵到全州城下,与倭军来一场城池攻防,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同为全罗道枢纽之一的光州。
与此同时,他也知道了接下来要面对的对手是谁。
在织田信虎于战场切腹自尽以后,其实倭军中就很难找到一个有威信统领全军的人了,毕竟倭国的大军是由几十位诸侯的兵力组成的,这些诸侯有大有小,兵力自然也就有多有少,从釜山港登岸的时候,七万倭军被分成了九军,战事顺利便各抢各的,一直打到高丽开京,这才有织田信虎统筹前线战事。
而织田信虎被黎盛坑死,剩下的近四万倭军自然也就分崩离析,又划分了几军不好说,但黎盛得知接下来魏军要面对的几座军事重镇,里面的守将都各不服气,也就是说别看倭军如今明面上实力还很强,但只要魏军抢占了交通枢纽,将各座城池切割,那么在片面战场上,占优势的居然还是魏军。
全州有兵力有粮草,不好打,崔承允带兵已经试过了,而且守护此地的倭寇很能打,来自于倭国民风最剽悍的九州地区,那地方穷山恶水连平民都出了名的不怕死,能来高丽抢劫的倭寇自然更厉害一些,然而对比之下光州的倭寇就比较好打了,不仅守将北条氏舜庸庸碌碌,连兵力也才堪堪过万,相比之下真的是软柿子。
所以魏军才刚刚进入全罗道,黎盛就做了决定,先打光州!
然而命令好下,真要硬打倭军固守的城池,难度还是摆在那儿的,黎盛很小心,他派兵分散于各处先抢占了交通要道,又在锦江防线上布置了一些战船巡弋,确保倭寇不会玩一招奔袭开京出来,才慢慢聚拢兵力往光州靠拢。
此时的崔承允还带着兵在全州附近打转,倭军的主力固守两座城池,魏军收复失地速度极快,到处都是好消息,就连窦学武那家伙都戴罪立功,在前线大破流窜倭寇斩敌千余,这种种消息加起来,让黎盛做出了一个判断--织田信虎死后,倭寇是真的快不行了。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判断差点要了他的命。
眼见情况大好,黎盛已经不满足于只待在中军下达军令让全军推进,他打算用最短的时间把高丽事了解,毕竟徐缙的嘱托还历历在目,这事关王爷的北伐大业,他黎盛虽然是个刺头,但再给他几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事上拧不清,所以黎盛很快就决定,各地魏军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而他自己要领一千士卒五百骑兵,提前去光州城外探查。
这是道很离谱的军令,主帅侦查这种事情小卒们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但考虑到下令的是黎盛,这家伙在江南打倭寇时就喜欢玩身先士卒,来高丽锦江公州大战他都敢骑着马督战四处逛,胆子不是一般的大,要去侦查好像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五月二十二,黎盛出发了。
他走的路是窦学武已经打过去了的,一路上处处可见战场痕迹,遍地的尸体和兵器好像在说明窦学武这家伙领了军令打起仗来还是可圈可点的,而当黎盛带兵来到距光州城还有三十里的智异山时,他接到了斥候的回报,前方传来震耳的厮杀声,好像是窦学武带兵撞上了倭军。
这还得了?黎盛二话不说就带兵过去驰援,前方山谷中确实有倭军与魏军在厮杀,魏军被围在中央,黎盛瞅准时机,带着五百骑冲入敌阵,可等到冲进去后,才发现事情坏了。
倭寇好像有点多。
窦学武这一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魏风华 最新章节第五百七十九章 血战高丽(三),网址:https://www.at77.net/411/411756/582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