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这白蛇试探了半个时辰,没发现有什么埋伏,刹那间,如离弦之箭般向前突进了四五十步的距离,那庞大的身躯在地上划过一道浅浅的痕迹。
可紧接着,他又如同受惊的兔子,以极快的速度折返回去一百多步,一头扎进一片枯枝腐叶之下。
藏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仿若红玉宝石般的眼睛,滴溜溜地盯着四周,蛇信更是快速地吞吐着,紧张地嗅探着周围的一切。
嬴政悬于高空,静静地俯瞰着这一切,他那刚毅冷峻的脸庞上,原本严肃的神色微微一动,好不容易才憋住了笑。
这么大块头,还真谨慎。
时间悄然流逝,就这么着又等了一盏茶的工夫,那白蛇才像是微微松了口气。
可依旧是小心翼翼,每向前挪动一步,都认真看一圈四周,直到靠近玉玺不过十步的时候,又停止了向前。
紧接着,他快速的绕着玉玺转了好几个圈,同时,他硕大的蛇头还摇头晃脑地四处观察,可谓把谨慎做到了极致。
嬴政无声地笑了笑,那笑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带着一丝欣慰。
他看向白蛇来处路线,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心中不禁感叹:这白蛇融入的龙脉乃是芒砀山新孕育出来的龙脉。
此处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凡大平原地带,因少山,看龙脉多看水。此处毗邻睢水,乃淮水支流;还有丹水,乃长江支流汉江支流;更还有那泗水,皆是四渎采武功,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东巡队伍继续向前,直奔泰山而行。
始皇帝元年于泰山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修建五帝庙、后土庙、皇天封禅台。一万五千徭役足足历时两年,才彻底将一切修建好。
为的便是今日,这一次再也没人吵闹祭天的礼仪问题,全部在嬴政的指导下重新制定封禅礼仪。
而这一次,更是没有什么风雨,是一路太平,艳阳高照。
此番遣派役夫两千余人整修山道,锐士三千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文武百官四品及以上官员、一等伯及以上贵族允许陪同登山祭祀。
泰山之行全流程足足进行了近一个月,嬴政提前十天率领群臣贵胄,妃嫔皇嗣斋戒熏香十日。
司天台选定黄道吉日,第一日领群臣祭祀五方五帝,第二日领群臣妃嫔皇嗣祭祀后土。
第三日皇帝一人祭祀皇天,于封禅台进行祭天大典。于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以博阳县奉祀泰山,更名泰安。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泰山祭天之时,黑龙唤云升天而舞,白蛟攀台盘身而伏,龙吟蛟鸣之声震天彻地,官员贵族、军卒百姓、妃嫔皇嗣、尽皆拜服,万年之声久久难消。
泰山石刻(这个时间没改,本文里的时间是二十有一年):
嬴政高高站在岱顶封禅台看向这一片无比美丽的江山,俯视所有恭敬跪倒的人。山川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流淌,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无论多少次,这一瞬的感觉都无法舍弃,为此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天下啊天下,江山啊江山,这是多美的美人啊。她在山花丛中露出笑颜,谁人可以对她无动于衷呢?这样的美人,谁能不想揽入怀中呢?
江山美人(作品相关有全文):
岱岳雄峙,拔地倚天。接穹苍而笼四野,立天地以镇语意来判断,应该是错误的,应当是二十六年,故而不采纳史记,采用其他记载。第一句话的意思是:用了二十六年,刚开始做皇帝。这个时间是和嬴政继位直至一统天下的时间对得上的,和泰山石刻的二十有六年那个时间,也是意义相同的,故而二十八年不合理,下图采用二十六年。):
齐地百姓安定,人民富庶,风气平和,不过此地之官员和大族,小花招也是最多的。
毕竟齐地入秦太过于平和,当地的世家大族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即便嬴政调了许多大族入神都,但是当地的大族还是根深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时明月之政 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五章 岱顶封禅、龙吟九霄(6K大章),网址:https://www.at77.net/414/41415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