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眼前的墓碑,我仿佛亲眼看到了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内,老婆婆颇为艰难不易的一生:
十五岁背井离乡开始流浪,从山东漂泊到了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然后在那遇到了心爱的人,以为可以从此相依为命,白头偕老,可是没想到,丈夫被人掳走,后来听人说被转运到了南洋做苦力,于是老婆婆不顾自己当时已经身怀六甲,飘扬过海的来寻,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却困守在这荒岛上,再无法回去,而终其一生竟然也没有到南洋。
老婆婆是十八岁到的这孤岛,六十四岁时荒岛被人屠戮,算下来,在这荒岛上,老人渡过了四十六年。
四十六年啊,身边是一群还未开化的荒岛土著,可以想象老人在这里时的孤独和思念远方丈夫的那种心焦。
也许就是在这孤独的岁月中,老人闲来无事教会这岛上的土著耕织,所以才慢慢得到这些土著的敬重,逐渐被视为领导者。
很快,大勇二勇把饭做好了,还蒸了一些面饼。
面饼、米饭、几个青菜,还有炖好的猪肉、海鱼,这些东西都依次分摆在老婆婆和其他人的坟墓前,然后我们几个人恭恭敬敬地祭拜了一番。
祭拜之后,我和陆航登上了老婆婆墓上方的二层木棚。
看得出来这木棚年代的确是非常久了,踩上去那朽木几乎承受不住我们两个的重量,“咔咔嚓嚓”地走一步就要断掉几根,看来一会要把这里重新修葺一番。
二楼的房间门是用门闩栓好的,木质的门闩也衰朽得厉害,轻轻一拔就开了,推门进去,房间内的一切一目了然:
一张简单的木床,床上是一条草席,一条深蓝色薄被和深蓝的枕头,用手摸一下,枕头里装着的似乎还是那种很古老的荞麦皮。木床上方挂着蚊帐,此时已经落满了灰尘。
床的旁边是一张木桌,一把椅子,也都十分陈旧了,因为这木棚年久失修,雨水落进来不少,桌子和椅子上都有一些雨点的痕迹,而且无论是木床还是桌椅,都腐朽得厉害,用手轻轻一掰,就能将桌角掰一块下来。
“有一只抽屉。”
我看到了那桌子下方还有抽屉,伸手轻轻拉开,抽屉内只放着一个用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大概有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的样子。
伸手拿出来,沉甸甸的,还很硬,感觉应该是个木盒。
“嘿——估计是老人家的首饰盒,袁大头也行,可不要是民国时的纸币,现在也不能花了。”
陆航也看出那是个盒子,一把抓了过来,嘴里还碎碎念念地叨咕着。
“就是纸币也是文物了,不会白忙活,打开来看看吧。”
我说着又接了过来,将上面的塑料一层层剥掉,大概剥了有七八层,然后又露出金黄色的丝绸包裹着,解开丝绸,一只古色古香的深红色檀木盒子呈现了出来。
“嘿——还果然是首饰盒呢,快,打开。”
陆航一看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我把盒子放在桌子上,盒子没有锁,只是轻轻一按那搭扣,“咔”地一声就打开了,打开盒子,陆航一看,顿时失望了,因为并不是满盒子的珠宝首饰,只是几本线装书,一支笔,一个荷包,一枚图章。
“这老人家,几本书藏得这么严实。”
陆航说着开始在这房间内的其他地方寻觅,似乎不找到点值钱的东西誓不罢休。
我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翻开,纸张泛黄,稍稍一用力就容易折碎,所以我将书小心地放在桌子上,轻轻地翻着。里面竟然是手写出来的、整齐漂亮的蝇头小楷,在这书的第一页上写着:
“一三年四月二十九,天气阴晦,乍暖还寒,腹中饥饿,已数日无米下锅,只以房前老树上新生之嫩叶充饥,行动无力,头晕眼花,奈叔伯家生活日渐艰难,无处告借,自悲上无父母,下无兄妹,孤身一人,茕茕孑立,饥寒无人过问,苦不堪言。”
这竟然是一篇日记?看来这并不是书,而是一本日记,这日记的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海诅咒 最新章节第八十五章 孤岛日记,网址:https://www.at77.net/25/25197/86.html